柔軟的痕跡:通往花園的路徑|小佳碧玉
Traces of Softness: Pathways to a Garden|Pieces of Jade

2025 / 02 / 08 - 03 / 02

《Traces of Softness: Pathways to a Garden》是一場自然與文化之間的探索。

李佳玲 Jia Ling 擅長以多媒材質,遊走於當代設計與織品藝術之間。她的創作常以立體雕塑、軟性織物媒材作為媒介,探討人與自然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在創作的過程中,李佳玲常以自然與人類歷史、物質文化做為隱喻,藉以回望當下的人類世;並透過柔軟的織品特性,讓人的心靈回到如兒時一般純粹的狀態去感受創作。

2020 年,她創立了個人工作室 Pieces of Jade,專注於雕塑、紡織藝術及印刷,透過當代美學重新詮釋傳統工藝。融合刺繡、絎縫、絲印等古老工藝與現代風格,呈現跨時代的視野。藉由作品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。其中,代表作之一的 Soft Vase 系列,以優雅的立體紡織作品結合視覺與觸覺體  驗,挑戰紡織藝術的界限。

《 Soft Vase 軟花瓶 》

展覽作品《軟花瓶》靈感來自 1998 年的打撈沈船事件「黑石號」,漁民在印尼沿海發現一艘從唐代中國航向阿拉伯世界的貿易船。李佳玲以東西方色彩融合的千年古老瓷器為題材,搭建穿梭時空邊界的柔軟世界。「我ㄧ直對古物很有興趣,覺得當我們回頭看以前的人喜歡什麼、做什樣的事,經過幾百年還是高度的相似。」當時的世界已有國際貿易的概念,中國透過船運將瓷器與絲綢運向西方世界,當時的工匠可說是在一個想像的世界當中,畫出對遙遠國度的想像與圖騰,李佳玲將這份意念投射在自己的創作當中,透過自我對話的過程,將與外界溝通和理解的心意轉譯在一件件花瓶軟雕塑之上。

《 The Whisper of the Stones 石頭的低語 》

《 石頭的低語 》以東南亞海小島層瀕臨絕種的植物故事「蝴蝶蘭」為題,訴說人類與環境的關係。1879 年白花蝴蝶蘭(The white Phalaenopsis)首度在蘭嶼被採集,卻在爾後短短幾年內,因為人類的過度採集,其原生種消失在這座島嶼,只留下了蘭嶼這個名字。成品結合了拼布、網版印刷、手工刺繡等工藝,此系列靜靜訴說人著迷於自然的美,卻讓其消逝的故事。


創作者│小佳碧玉 Pieces of Jade 

創作常以纖維雕塑、軟性素材作為媒介,探討人與自然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
於台北成立織品工作室,持續與各品牌合作開發服裝與生活家飾等系列商品,作品展出於英國、日本、荷蘭、義大利等國家。

Previous
Previous

Chiu Yueh Garden|秋月園

Next
Next

ZASSO|beginning @ Random Space x 二子 ertz